隔油池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工程中的设施,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油脂等轻质液体污染物。随着工业化的进程,污染物的排放不断增加,隔油池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。本文将对隔油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。

隔油池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进水口、出水口、隔油区、沉淀区、溢流口、油水分离隔板等。整个结构可分为两个主要功能区:隔油区和沉淀区。

进水口是隔油池的入口,污水通过此处进入池内。通常,进水口的位置设计在池的上方,以便污水能够顺利流入,避免影响池内的水位。
隔油区
在进水口之后,污水首先进入隔油区。此区域通过水流的运动原理使油脂自然浮到水面。油脂的比重小于水,因此在重力作用下,油会浮起,形成油层,在这一过程中,油水分离逐渐实现。
沉淀区
紧接着隔油区的是沉淀区。在这里,较大的颗粒物质和沉降物会因重力沉降到池底。沉淀区的设计通常比隔油区深,有助于提高沉降效果,从而确保出水水质的进一步改善。在沉淀区,污泥定期需要进行清理,以避免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。
出水口和溢流口
经过油水分离和沉淀后,处理过的水通过出水口流出,通常在池的下方,以保证清水能够顺畅排放。而溢流口则设置于池的侧面或池顶,防止水位过高,造成污水溢出。
油水分离隔板
在一些高效的隔油池中,还会设置油水分离隔板。该隔板的作用是进一步增强油水分离效果,使油脂在池内得到充分的分离与收集。
隔油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重力分离和浮力分离。在污水进入隔油池后,流速减缓,水流在池内进行滞留,使得较轻的油脂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上浮动,形成油层;同时,较重的固体颗粒物在沉降区逐渐沉降到池底。经过一段时间后,油层和清水层便会自然形成分层状态。

推荐阅读: